赵淑华:滋兰九畹 润物无声
时间:2022-11-14 点击量:2143次

怀敬畏之心,育栋梁之才;任重而道远,从不言苦。她是讲台上熠熠发光的“领航员”,亦是生活中温暖人心的“知心姐姐”,她,就是人文与法律学院的赵淑华⽼师。

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耕耘、勇挑重担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赵淑华老师承担多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任务,包括《中国思想史》等5门专业基础课程,《中华才艺》等2门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导航》等4门专业实践课程以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等专业第⼆课堂模块课程。为完成好各门课程教学任务,赵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收集课程资料,引入学科专业前沿成果,精心备课,认真施教,增加师生互动,加大学生体验意识开发,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并指导学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作为学校人文类核心通识课程《经史子集》的创建者及课程团队负责人, 赵老师构建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教学团队圆满完成各学期的授课任务,每学期教学规模达到千人以上,为我校通识课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普通话教育》课程建设负责⼈及教学组织者, 她带领团队完成我校每年七千余人的普通话培训、测试、评分等工作,组织多次线上线下的答疑、纠音,为提高我校师生普通话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 作为中文系教师, 她还积极承担其他学院(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所需要的《秘书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工作,受到相关学院师生的肯定和好评。

着眼单位发展,胸怀全局,努力付出

近三年,赵老师作为中文系党⽀部书记和副主任,始终牢记学院党委、领导的嘱托,把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放到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抓好每项⼯作。在她的努力和支部成员的配合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赵⽼师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针对中文系博士生多、个性化强、诉求多样的特点,赵淑华积极倡导并努力构建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各尽其能的⼯作环境,及时消除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的因素;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排忧解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心送到每位教师的心坎⾥,中⽂系整体的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

疫情期间,她全力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主动关注师生的情感情绪,及时和老师们沟通学校会议的精神和发展方向,与有关人员进行深⼊交谈。为了专业发展,老师们拧成一股绳,化解掉一切不利因素,在所有支部同志和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下,专业获批了省级⼀流学科建设,申报了建设国家级⼀流学科。

从2011年至今,赵淑华老师为中文系实践教学工作做出了大量贡献,她开辟了中小学、留学生、乡村文化、文字编辑等领域的各种实践基地十余家,保障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2020年12月,她带领31名学生到庞嘴进行为期两周的驻村调研,完成了庞嘴村落文化挖掘的基础性工作,很好地服务了社会,获得北辰区双街镇的认可和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体验了生活。

心系边疆,主动请缨,援疆支教

2021年,赵老师响应天津市教委援疆⽀教的号召,主动报名学校援疆支教团。在新疆支教期间,她负责支教团的党建⼯作,组织180名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党团教育活动,负责组织支教团160多名各专业大学生进行数百门科目的期末考试考务工作,工作能力得到支教团领导和师生的一致称赞。她积极和各位专业老师沟通交流,向领导汇报支教的情况,得到了学院领导全力支持,在带领学⽣们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线上学业任务,培养他们成为真正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情绪,她教大家编织中国结、包饺子、做肉饼,以自身的默默奉献温暖了大家。

作为带队教师,她带领11队完成了援助于田一中小学部的教学工作;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她努力促成河北⼯业大学与于田一中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中文系学生参与志愿陪伴新疆维族小学生成长的长期线上支教活动,组织中文系教师与受援单位教师开展了多层次交流合作。

她用真诚和热爱,言传身教 不忘初心,俯身耕耘创造奇迹。牢记使命,将知识的光辉洒满边疆将育人作为毕生事业,润物无声滋润着每位学生。

扫码体验
敬请期待
活动二维码
云上校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