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路:创新为本 德润人心
时间:2022-11-14 点击量:2394次

致力于让技术突破落实到应用层面,让高校成果服务于社会需要,张明路老师长期深耕于智能特种机器⼈领域。在教书育人同时,他以己身为表率,践行着“ 兴⼯报国”的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

温和严谨 春风化雨

张明路老师是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也是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以温和的处事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培育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接续传承,他的⼀部分学生毕业后做出了与张老师同样的选择,在祖国各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于河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还有⼀部分就职于中科院、中船重工船舶研究院、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潜心于卓著的工程研究工作;有的深入中车集团、⻄门子集团等企业就职,从事工程技术的实施及创新。

张老师自1988年从教,至今30余载。作为⼀名从事教学科研⼯作的⼀线教师,他将教书和育⼈相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创精神、创新能力和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可谓是春风化雨育桃李,报效祖国心不移。

解“危”“救困” 求实创新

张明路老师用“ 关怀生命,以人为本” 来概括他的研究初衷。他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了化学危险品预警与检测与修补HEBUT系列移动机器⼈系统,突破了机器人车、手、视觉协调技术、室外泄漏源实时搜寻技术, 获得发明专利10 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列机器⼈已在石家庄化纤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等石化企业实地应用,取得了良好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效减少了危险环境下⼯作人员的暴露。

针对灾后搜救信息不足的现状,他们还研制了地震救援机器⼈,该机器⼈采用复杂地形适应性机构,可产⽣被动⾃适应行走,获得了极强的通过性能; 同时携装GPS/惯导模块、常规视觉模块、红外视觉模块、生命体征探测模块、气体检测模块和双向语音模块等多种功能模块,针对各种“ 困难” 任务需求,⾼难度施救,力求保障⼈的生命安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迎“难”而上 不畏“山”“海”

没有⼀项科研是⼀帆风顺的,张明路⽼师在拓荒与奋进中,与团队成功研发了系列除锈机器人、喷漆机器⼈以及核电检测机器人,解决了远洋船舶、化⼯储罐的防腐检测、核辐射环境以及有毒有害等“ 困难” 作业流程,这些技术已在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山海关造船重工公司以及青岛北海船舶重工等企业进行了循环工程验证;核电检测机器⼈已在⼤亚湾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示范应⽤,并已装备于福建宁德核电站,持续服务于人员“难”于操控的场所。

在高山之巅,风电塔筒是⼀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人类带来了清洁的能源。但风电塔筒的日常维护则给技术工人带来了许多麻烦。张明路老师研制了高山环境风电塔筒作业爬壁机器人,配合变曲率⾃适应履带移动技术,可实现在大曲率乃⾄曲率多变的大型连续导磁壁面上的可靠灵活运动,同时搭载高清摄像机、涡流探伤仪等无损检测设备,实现“⾼空”维护检测作业任务,保障作业效率并切实实现了安全保障。

 

张明路,工学博士,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才工程”⼆层次人选;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天津市五⼀劳动奖章;主要研究⽅向为特种机器⼈技术,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10余项,省部级项⽬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 检索60余篇。

张明路教授组建了扎实勤奋的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刻苦攻关,针对各类典型非结构化环境,研制了⼀系列集智能化、立体化的机器人作业系统,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然科学⼆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等奖等奖项。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智能特种机器人技术的全方位研发及工程应用,取得了意义非凡的成就。

扫码体验
敬请期待
活动二维码
云上校园二维码